close

   (Dracula預演)


文章譯自俄國女星Lisa Monde個人網站http://eng.lisamonde.com/Creation/ArticlesAndEssay/art41



新德古拉的誕生---Dracula首演觀後感

約兩年以前,Bruno Pelletier這位聞名的加拿大歌星已在受歡迎的音樂劇鐘樓怪人擔綱演出之前,曾前往知名加拿大製作公司建議將Bram Stocker所寫的小說 “Dracula”搬上舞台. 這家公司同意並僅要求Bruno必須自己演唱 “德古拉”一角. 這項計畫就此啟動,由Simon Leclerc為此劇作曲, Richard Ouzounian編寫劇本,Roger Tabra撰寫歌詞. 當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這本知名小說已經由Francis Ford Coppola執導,Gary Oldman, Winona Ryder, Keanu Reeves及Anthony Hopkins 等人演出相同情節的影片Dracula(1992)之外, 同樣名稱的音樂劇當時也已經在法國演出.

然而,現在這部作品已完成,人們於1月31日在蒙特婁見證了最新德古拉的首演會—愛與死亡,演出場地ST-Denis劇院座落於聖丹尼斯街(Saint-Denis)上,在此地有著舊式及滿佈低矮房屋的房舍中,此劇院依據新式樣建造成為代表性建築,只以相當小的字體標示著DRACULA 幾個字,沒有節目單,廣告牌在市區宣傳,而海報僅是在演出前30 分鐘當許多觀眾都已陸續開始聚集時.才貼在此劇院的門口.


可容納約兩千人座位的演出場地已座無虛席,有一個大螢幕在舞台上方,人們可看到有著血般的痕跡,同樣照慣例以火光來呈現,懸疑氣紛瀰漫著.


晚上8點05分表演開始,此時我們看到一位名為Grand-Lui的敘事者,所說的第一個字為“Любовь и смерть”.是的,他們說的是俄文,想像一下吧! 然後Dracula(Bruno飾演)上台唱起這首歌"Любовь моя, любовь моя”也是俄語.接下來Dracula與Mina婚禮儀式的場景,又聽到“Куст терновника”這首經常在婚禮演唱的烏克蘭民謠. 在表演結束後,我詢問Bruno為何在劇中使用俄語及烏克蘭語?原來導演Gregory Hlady是在烏克蘭出生的當地人,因此決定不用羅馬尼亞語(德古拉所在地),改以俄語及一首烏克蘭歌謠表演,一如中/東歐人民所慣用的語言.


“我知道你一定會詢問此問題”,Bruno回答.”我們故意設計的,主要是藉此描繪出東歐色彩的情節,並讓觀眾產生我們是在Walachia公國的印象(註:歷史上的 Vlad Dracula為Wallachia公國的貴族, 曾為Walachia的王子),Bruno對此構思很滿意,雖然一些音樂及新聞評論者對此抱持相當懷疑態度.


The Arts Spectacles(表演藝術)隔日報導,他們非常高興慶祝在首次宣佈編寫此部音樂劇歷經2年及其概念版專輯 “德古拉—愛與死亡”發行5個月後,德古拉終於能在Saint Denis表演,反應相當熱烈. 而這齣劇與被視為相當成功的Frankenstein音樂劇並無任何雷同,


整個表演約兩個小時,充滿著許多動人的曲調旋律,讓人立刻就能記得.你會在剛聽過歌曲後,就不禁跟著哼唱,就好像已相當熟悉.,當五重唱歌曲Ce que je vois充滿力道的演唱,另一首德古拉between love and death愛與死亡旋律則讓人感動許久.


舞台上總共有12個演員,其中九位參與演唱,另一位為敘事者,加上二位”表演”的樂師,就是全部.甚至連舞團也沒有. 但是每個動作卻是如此精采塑造出! 當Mina唱出她的旋律 Mysterieux personage(神秘之人),她與德古拉如探戈般表演動作相當迷人,簡直就像奇蹟般!


僅有的三位女吸血鬼有著專業舞者般舞姿,但卻被評論家以其”表現缺乏性慾”大加批評.或許吧,評論家會這樣說應該是凡是都要求完美的原因吧.


Bruno對其飾演的德古拉角色相當有信心, 這個在他詮釋下的形像與原來舊有觀念完全不同. 我詢問他是否一直有著困難去創造此種角色,因與其在鐘樓怪人所伴演的浪漫詩人形象迥然不同.


Bruno:是的,有著不同. 為了演出Dracula,你必須將全身所能找到的壞因子抽出並展現給觀眾.除此之外,你還必須增加連自己都相當害怕且非本身人格特色的負面形像,同樣也不一樣


我想Bruno缺少人格方面的負面特徵, 在他詮釋下的Dracula看起來不像壞蛋. 我們看不到一個叫Vlad Tzepes的典型壞傢伙,而是Bruno Pelletier,一位優秀的歌者與演員.我想扮演德古拉就如同飾演鐘樓怪人主角他們的困難度是相同的.假如我們比較這兩個角色,會覺得近期(德古拉)角色是ㄧ點也不簡單的.在某方面甚至更困難.在演唱鐘樓怪人時,Pelletier為了將雨果很少在書中所描繪到的人物特質表現出來,他除了要做到原著的精神外,還要在相關音樂劇及劇本總體概念下創造出包含主角外表及人格等各方面的特性.   而這本由Bram Stocker所寫的小說,更是完全不一樣.書中對vlad Tzepes有諸多描述,我們也幾乎可以看到有著相同名稱的影片. 在法國音樂劇也可看到同樣的主角,也相當忠於原著.相反的在魁北克的版本,我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形像,相當困難去表現的人物. 或許這部音樂劇作者害怕成為不忠於原著的擁護者,或者是Bruno自己在此舊有人物上創造出許多新的特色,這部加拿大音樂劇的劇本與Bram Stock小說及同樣名稱是Dracula的影片在情節上有極少的共同點.或許僅有的相同點是在人物的名稱,及當德古拉咬過任何人後,日後亦成為吸血鬼,而實際上來說,所有的劇情也就是德古拉與米娜的愛情故事 .我也詢問Bruno為何編劇要如此率性的改變原始劇情



                                            (Mina & Dracula)


Bruno: 我們只想要更接近原著. 劇情也依據這本小說的動機而寫. 由於出自此故事的靈感及不希望再重編stoker的劇情,所以我們設計了稍微不同的版本.


提問: 然而,對於未嘗看過小說及電影的人來說,會較難了解這部音樂劇的複雜情節.


Bruno: 這也是我們設置 “敘事者”的原因. 他不僅在我們演唱及不用法語表演時為觀眾擔任說明工作,並在不同時刻的舞台場景中解釋所發生的事情.


這部音樂劇在演員方面是相當成功的.更精確的說是選角成功. 其中米娜的角色由尚未知名的年輕加拿大女演員Andree Watters扮演.雖然她在這個角色的詮釋也迥異於傳統印象,但是當Mina的名字伴隨著Dracula名字而來時,大家都期盼在舞台上看到她.我也可以肯定的說她在這表演中無疑是成功的. 這兩個主要角色互相搭配的很好,其它的演員整體表演也相當不錯.


我想多詳敘一些佈景及服裝方面.實際上舞台僅有一個像高架橋的固定佈景,其上面可看到相關螢幕投影,投射出如德古拉城堡內地窖的天花板,教堂圓頂,或者有時後,不確定的大自然徵兆(水面上的圓波,雨水,飄浮的雲等)景象等—-其目地是讓觀眾加深在舞台上所發生相關事情的印象.—或者,在許多重要時刻,放大主要人物的臉孔. 因此有時後,我們可以看到德古拉的眼神正注視著每一個人.另外在舞台上面有著稍微不規則外形的大型中空球體自天花板垂掛下來,向下照射出看似有時白或紅光.許多觀眾認為這些代表著雨或血的掉落.許多評論家也這樣認為. 事實上,這些應該是蝙蝠蛋,未來將誕生的吸血鬼.這影像是從影片Van Helsing借用過來的.一開始德古拉的表演就是來自其中的蝙蝠蛋. 在舞台前方有些物體變換,如床舖,棺木,窗戶等. 在其後方有兩個螢幕分別映射出Mina及Dracula的臉孔--- 或是燃燒火燄的影像,沒有其它裝飾. 簡而言之,這齣劇給人一種低製作成本的印象,但它確不會因為如此而不好. 每個地方都處理的相當合理及另人滿意 :無論配景圖案,燈光,電腦製圖等. 所有一切都使導演達到想要表現出的效果----以現今故事的感覺來處理.  這也是服裝較偏好現代風格的原因. 甚至,連劇中Renfield 及 Harker也改為當今較流行的行業. 將以前小說中的房地產仲介業相對的改為攝影師及新聞記者. 順帶一提的是, ,當上述人物在舞台上對著他按相機時, 我想Bruno也表現出真實的情緒. 也就在德古拉以其相當愉悅且毫無懊悔除去他眼中的壞蛋時.   Pelletier看起來對專拍名人的”狗仔”沒有特別的好感.


Bruno在訪問中說到,這些指定相關人物的服裝是因為音樂劇的作者想要在中世紀末(此為Stocker小說發生的年代)和我們年代,或者,在未來中間搭起橋樑,. 如此”不朽”的故事,根據編劇的想法,是想做出較接近莎士比亞戲劇的音樂劇出來.


這齣音樂劇實際上在Mina選擇Harker並與其逃離後作為結束. Dracula此時孤寂一人. 但這時並不清楚之後的Dracula發生什麼事.或許,他因而死於無回報的愛情及孤獨吧. 每個人都能天馬行空創造自己的德古拉結局. 劇情最後在德古拉的歌曲Regne(王國)聲中劃下結尾. 在他突然”消失”他的聲音後,觀眾響起一陣如雷掌聲.


讓我們期盼英文版的Dracula音樂劇將於某天演出,因為它已在編劇的籌劃中,而演員也能到較遠的地方表演,不僅在加拿大也到其它國家. (註: 沒錯,最好來台灣). 或許,我們將能夠看到德古拉在俄國表演.而他也將隨著Bruno Pelletier,魁北克的金嗓子為我們演唱著.



Lisa Mond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nnet 小玲 的頭像
    Jannet 小玲

    Bruno Pelletier 加拿大魁北克金嗓子

    Jannet 小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